简历:
卢晓勇,男,1957年10月生,江西高安人,1982年镇江船舶学院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南昌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软件学院院长,国家二级教授,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教学名师。民建成员,江西省第九届政协委员,江西省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民建江西省委常委,民建中央第九、第十届全国代表,民建中央科教委员会委员,民建南昌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
他先后编写专著5部,其中2部专著获“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一篇被全国社科规划办收录《成果要报》并上报中央政治局、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阅,并得到相关领导批示。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9项,有8项获省部级奖励。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和荣誉称号。
“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学问;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思想育人。”
精心育桃李潜心做科研
——记我校1982届校友卢晓勇
卢晓勇1982年毕业于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现在江西省省政协常委、南昌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卢晓勇教授感触深刻地说自己很喜欢当老师,并且一直在享受着教书育人的乐趣,大学教师这个职业倾注了他太多的感情和心血。他说:“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还会当老师的,只是嗓子不行了是最遗憾的事。”
一
应该这样说,卢晓勇教授是一个很会协调分配时间的人,白天他忙于行政和教学工作,晚上则忙于学术研究,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吃完晚饭他又会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潜心专研学术,长年累月的坚持使卢晓勇习惯成自然,他还告诉记者说:“我家到办公室正好1000步,每天来回已经数得很精确了。”晚上这个安静的时间有4至5小时,对于潜心研究学术的卢晓勇来说很是享受。
也有同事和朋友赞誉说卢晓勇“一年活了一年半。”他对科研工作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九项及多项校企合作项目;科研进帐500万余元;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60余篇。获省社科优秀文库支助、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获中央统战部“华厦英才”基金支助、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二部;编写特色教材五本;先后获江西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高校第七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
卢晓勇执教二十七年如一日,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教育的园地。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并能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情况因材施教,能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把新的内容及时纳入教学范围,能科学、合理、有效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卢晓勇教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指导的本科生进行的“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战略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二等奖。他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
从教多年来,卢晓勇教授不断坚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成绩突出,全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效果优秀,教学成绩突出,每学年度学生测评结果均名列学院前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有特色的教学体系,2006年获得了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荣誉。
此外,卢晓勇作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很重视教学和学术梯队建设,多次承担公开课、示范课教学任务,热情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及科研水平。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一批青年教师已经成长为学院的学术骨干。
三
在对学生授业解惑的同时,卢晓勇也非常重视对学生做人修身的教育。说到自己的学生,牵动了卢晓勇的心结,作为省政协常委、民主建国会会员的卢晓勇,这些年一刻也不停地对贫苦学生的援助政策奔走呼喊,他深有感触地说:“有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家里很贫困,靠助学贷款远远不够,奖学金对他们的状况而言,更是杯水车薪。”
现在的南昌大学软件学院国际交流很频繁,如何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走出去,这是一直困扰着他,让他不断思考的问题。在卢晓勇的内心世界里,他是真心想把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送出国门去深造的,但高昂的学费令家境贫寒的学生望而却步。一向关爱学生的卢晓勇总是积极地想办法尽量多地增设勤工俭学岗位,但凡在院图书资料室、学生会及学院保卫有值班、巡逻等,他一概安排学生勤工俭学岗位,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在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先后提交政协提案9件,完成两项“领导出题、党派调研”课题,一项校级党派调研课题并获一等奖,获中央统战部‘华厦英才’基金支助、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二部;其中,《进一步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对策建议》一文被全国社科规划办上报中央政治局、国务院等国家领导人审阅,并得到国家外经贸委、国家计委领导批示。
作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教学名师、省级高校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学问”始终是卢晓勇的人生信条,更是他教书育人的真实写照。 江西政协新闻网记者刘征良/文 邹龙飞/图